
SINGAPORE CHINESE MUSIC FESTIVAL
13.08 - 28.09.2025
新加坡华乐节

23.8.2025 (Sat), 5pm
SCO Concert Hall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鼎艺团将在文化奖得主、新加坡华乐总会会长兼鼎艺团名誉音乐总监郑朝吉博士与驻团指挥黄德励的联袂执棒下,为2025年新加坡华乐节揭开璀璨序幕。
音乐会汇聚多位华乐名家,包括二胡演奏家林傅强、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古筝演奏家尹群,以及鼎艺团客席二胡演奏家李仓枭和鼎艺团古筝演奏家郑怡雯,为观众带来多首经典的华乐曲目。
除了展示器乐风采,郑朝吉博士也将指挥三部颇具代表性的华乐作品:以音乐喻示文化薪火永传、本地华乐先驱杨培贤编曲的《传灯》;带领观众穿越时光,感受深邃动人情感的《红楼梦序曲》改编版;由湘灵音乐社合作呈献,以千年古乐抒写游子乡思的《乡音寄怀》。

郑朝吉博士
指挥

郑怡雯
古筝

黄德励
指挥

Jamshid Saydikarimov
大提琴

华乐室内乐
《融》
王辰威 作曲
指挥:黄德励
二胡和大提琴与弦乐四重奏
《旋蹦跳》
陈锦标 作曲
二胡:林傅强
大提琴: Jamshid Saydikarimov
双古筝与华乐室内乐
《秦土情》
周展 作曲
指挥:黄德励
古筝:尹群,郑怡雯
笛子与华乐室内乐
《秋辞》
詹永明 作曲,杨春林 配器
指挥:黄德励
笛子:詹永明
- 中场休息 -
二胡与华乐室内乐
《康定随想》
李仓枭 作曲、刘豫徽 编配
指挥:黄德励
二胡:李仓枭
华乐室内乐
《红楼梦—序曲》
王立平 作曲
指挥:郑朝吉博士
南音与华乐室内乐
《乡音寄怀》
李焕之 作曲
指挥:郑朝吉博士
华乐室内乐
《传灯》
张泛 作曲,杨培贤 编曲
指挥:郑朝吉博士
Bowed Strings
Fred Chan Hong Wei 陈宏伟 * Gaohu/Erhu 高胡/二胡
Li Cangxiao 李仓枭 ^ Erhu 二胡
Chin Yen Choong 陈彦聪 Zhonghu 中胡
Chen Ning 陈宁 Erhu 二胡
Bekhzod Oblayorov Cello 大提琴
Sanche Jagatheesan 桑杰 # Double Bass 倍大提琴
Plucked Strings
Chua Yew Kok 蔡友国 Pipa 琵琶
Wong Wai Kit 黄炜杰 Zhongruan 中阮
Yvonne Tay 郑怡雯 Guzheng 古筝
Tan Jie Qing 陈洁卿 Yangqin 扬琴
Woodwind
Ng Hsien Han 黄显行 Dizi 笛子
Soh Swee Kiat 苏瑞杰 Sheng 笙
Jacky Ng Yong Hoe 黄永和 Suona 唢呐
Percussion
Low Yik Hang 刘峰华 Percussion 打击乐
Eugene Toh 卓开祥 # Percussion 打击乐
* Concertmaster 乐团首席
^ Ding Yi’s Visiting Artist
# Guest Musicians 客卿演奏家
鼎艺团
鼎艺团成立于2007年,是新加坡最杰出华乐室内乐团之一。同时,我们也是华乐业界两项重要项目的先驱者 —— 《鼎艺华乐室内乐节》和新加坡国际华乐室内乐作品创作曲比赛与论坛《作弹会》,积极弘扬与推动华乐室内乐。自成立以来,乐团以独特的音乐呈现方式,巧妙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丰富多彩地诠释华乐艺术,获得了各个群体观众的青睐。我们荣幸邀得多位华乐乐坛著名音乐家如闵惠芬、陆春龄、龚一、冯少先等同台演出,并成功首演多部由海内外优秀的华乐室内乐作品,收到了广泛的一致肯定。
鼎艺团自2019年起荣获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颁发的“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同时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主要长期资助机构之一。这体现了我们在弘扬和推广华族文化方面的卓越贡献。
黄德励,驻团指挥
黄德励现任鼎艺团常任指挥、亚洲文化交响乐团与南洋集社音乐总监,是一位致力于华乐传承与发展的优秀指挥家。
2014年,他荣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艺术奖学金,并于2016年获《海峡时报》“杰出学者专访”报道。2019年,他受邀担任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青年行动计划”论坛小组成员。他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取得指挥硕士学位,师从杨又青教授,并受国际知名指挥家叶聪大师的指导。早期,他于2007年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修唢呐演奏),并接受新加坡文化奖得主郑朝吉博士的指挥指导。
黄德励多次受邀客席指挥,如中国四川天姿国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弦乐团等,并于2018年担任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评审。近年来,他频繁代表新加坡参加国际艺术节,足迹遍及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柬埔寨。他曾两次荣获新加坡福建会馆艺术奖学金(2004、2006),并积极推动华乐发展。
他现为新加坡华乐总会执行委员、新加坡唢呐与管子协会副会长及新加坡艺术学院华乐室内乐团总监。
郑怡雯,古筝
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2015 年)得主;鼎艺团全职古筝演奏家;荣获 2010年全国华乐比赛古筝公开组冠军。郑怡雯刚获取南洋艺术学院音乐荣誉学位,也是2017年南洋艺术学院最佳毕业生,师从尹群女士。现任新加坡琴筝学会的秘书长,也与南艺的古筝校友创办了三重奏的嵘筝团。
郑怡雯除了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外,也多次参加过许多国内外的比赛,赢得的奖项包括:2012年首届中日韩国际古筝大赛一等奖,以及2011年第二届国际古筝大赛银奖。此外,她也是2006年和2004年全国华乐比赛古筝青年组以及少年组的冠军。她在2016年也荣获NAFA-RAVE 华乐协奏大赛中,赢得了总冠军。
2017 年,郑怡雯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邀请,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深获好评。除了受邀到国外演出,她在国内也备受肯定,多次受邀客卿参与新加坡华乐团的演出。郑怡雯于2008 和2012 年受邀与新加坡华乐团呈献古筝协奏曲,并深获好评。身为杰出的音乐家,她参与了多项的公演与录制。2010 年,她也在青年奥运会开幕典礼中担任独奏者。并在2013 年的《文琴交辉》音乐会独奏演出,大获好评。
Jamshid Saydikarimov
Born in Tashkent city, Uzbekistan, Jamshid started learning the cello at the age of 7. In 2003, he entered Uspensky Specialized Music School, where he studied with Madina Galiulina for 12 years. In 2015, he entered 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here he pursued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studied with Ng Pei-Sian (Principal Cellist of SSO). In 2014, Jamshid won First Prize in the Knushevitsky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 (Russia, Saratov).
He has had masterclasses with Jan Vogler, Alexander Buzlov, Qin Li-Wei, Ni Hai-Ye, Alexei Seleznyov, Tsutsumi Tsuyoshi, Vladimir Tonkha, Johan van Iersel, Jonathan Manson, Tillman Wick. Chamber masterclasses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Gábor Takács-Nagy, London Haydn Quartet, Endellion Quartet, Amber Quartet, Takács Quartet, Alexander Sitkovetskiy, New Zealand Quartet, Shanghai quartet, The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and Shlomo Mintz.
As an orchestra musician, Jamshid has been invited as a Guest Principal Cellist to the Sun Symphony Orchestra in Vietnam, Hanoi. He has performed in Uzbekistan, Russia, Ukraine, Austria, Switzerland, Korea, Singapore, Vietnam, France, Indonesia, Kazakhstan and Kyrgyzstan.
Jamshid performs on a 2020 Paolo Vettori cello, Firenze.
《融》王辰威 作曲
《融》是一首富有新加坡本土色彩的合奏曲,采用西方对位式作曲技法,结合印族与马来族的曲调,以华族乐器演奏,表现新加坡四大种族彼此尊重、和睦共处。
乐曲采用三段曲式,以峇厘岛嘎美兰音乐"开花式"大齐奏掀开序幕后,笛子吹出悠扬的印度风格旋律。接着,清脆的弹拨乐器奏出一个围绕着印尼Pelog五声音阶的新旋律。
中段是个"赋格"乐段;琵琶弹出一个印度风格的主题,与一个印尼风格的对题交替发展。主题的4/4节拍与对题的3/8节拍形成一个交叉节奏,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
乐曲的末段重现了最初两个主旋律与”开花式"齐奏。最后乐曲推向华丽的高潮;之前所呈现过的四个旋律融合在一起,由全体乐队同时奏出,表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相互交融。
《旋蹦跳》陈锦标 作曲
二胡与革胡的对话、弦乐五重奏伴奏《旋蹦跳》述儿童在游乐园旋转走动,连续跳跃或单脚跳动,也有家长在旁惊叹儿童有这种超能量时也为此而感恩。
《秦土情》周展 作曲
陕西筝曲《秦土情》是以陕西秦地文化为主题,由周展于 2008 年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这首曲目结合了筝曲和现代音乐风格,表达了作者对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致敬之情,也展示了作者的音乐才华和个人音乐风格,对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当代音乐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创作背景方面,对于周展来说,他一直对陕西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十分着迷。他在陕西旅行期间,深刻感受到了秦土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及浓郁的人文情怀。其中,最令他着迷的便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壮丽气势和陕西士女的坚韧精神,他心头一动,萌生了将这些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去的想法。
在《秦土情》的创作过程中,周展深入研究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充分了解了筝曲和现代音乐的创作特点,并逐步确定了《秦土情》的整体音乐风格和节奏感。他将古老而优美的陕西筝曲与现代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展现出秦土文化的丰富、深刻和独特之处。
在乐曲演奏中,周展巧妙地安排了各种乐器的协奏,如筝曲、钢琴和电吉他等,让每个音符都充满着动感和激情,令人难以忘怀。同时,他还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色、韵律等方面,将陕西秦土的情感、气势和画面感表达得十分细腻和生动,让听众在音乐中深深感受到了陕西这片土地的深层魅力。
总之,《秦土情》不仅仅是一曲美妙动人的乐曲,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大致敬和推广,是一首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周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音乐将秦土文化的丰富性和特点传递给了更多人,使得这片土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在当代文化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和展现。
《秋辞》詹永明 作曲、杨春林 配器
此曲作于1993年夏。面对亲人的离别和远书归梦两悠悠的愁绪,作者在乐曲创作 中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奏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富有哲理的想象和奋发向上的情趣。 全曲共分六段:(1)秋萧索(引子)、(2)恋故人、(3)秋悲寂寥、(4)归梦悠悠、 (5)秋日胜春朝、(6)玉笛清音(尾声)。
《康定随想》李仓枭 作曲 / 刘豫徽 编配
《康定情歌》是来自中国西部地区-四川康定的一首民谣歌曲,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1952年,《康定情歌》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在90年代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
《红楼梦—序曲》王立平 作曲
王立平为电视剧《红楼梦》创作的音乐和歌曲,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此曲是根据电视剧中的音乐片段和歌曲改编而成。全曲深沉、含蓄、优 美、质朴,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洗练的创作手法开掘新意与典雅。全曲共 15 个乐章。今晚演奏的 6 个乐章是:
一、序曲: 根据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的主旋律改编而成,是一个单二部曲式 结构的华乐合奏。描绘了《红楼梦》中贾家的境况,充满了神话般的浪漫与虚无。
二、紫菱洲歌:贾赦将迎春许嫁了孙绍祖,并将她接出大观园。贾宝玉因此大感惆怅,天天到迎春住过的紫 菱洲一带俳徊。
三、红豆曲: 描述在《红楼梦》第 28 回中,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唱的一首曲。
四、晴雯歌: 此曲讲述的是贾宝玉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晴雯,唱出她的红颜薄命,甚是沉重。
八、枉凝眉: 曲子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而林黛玉则泪尽而逝。
十、叹香菱: 描述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最终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种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 的斗争,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乡音寄怀》李焕之 作曲
《乡音寄怀》,李焕之创作的大型民乐合奏曲,融合台湾的歌仔戏及其分支中国闽南的福建芗剧、南音(南管)等民乐素材,用闽台的特性(特色)民乐器大广弦、“南音琵琶”(南琶;南管琵琶)、“尺八”(南音大箫、南管大箫)主奏。
使用的音乐元素有台湾歌仔曲调《哭调》(《哭调仔》)、《卖药仔哭》(《滚仔哭》;《三空仔》;《江湖调》)、《七字调》(《七字仔》)和南音曲调等。
表达作曲家对父母乡土的深切怀念。
作曲家父亲李孙修祖籍闽南泉州晋江,母亲郑惠珍祖籍台湾台北,在台湾结婚,从台湾搬到香港以后就都住在香港,作曲家青少年时从香港到延安参加革命,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1直在中央工作,很少机会再回闽南,惟1的1次回台是6岁时和母亲回台北外婆家(作曲家的伯父全家和其他许多亲戚现在还在台湾,作曲家的哥哥全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厦门回香港定居)。
1980年代,荷兰公司在中国给中央民族乐团录制的第1张外国唱片《汨罗江幻想曲》(阎惠昌指挥),请作曲家本人亲自监制,作曲家自选的代表作就有这首《乡音寄怀》。
《乡音寄怀》在台湾已有许多民乐团体列为音乐会曲目,在台湾许多音乐展演馆所演奏,高雄市国乐团并与阎惠昌在台湾高雄市合作了另1个录音版本。
《传灯》张泛 作曲、杨培贤 编曲
《传灯》由杜南发作词,张泛作曲。乐曲调质纯朴,旋律优美,覆叠回旋,深具民歌风韵,表现形式灵活,具有多重层次的的艺术生命和美感。诗歌结构明快,情感真挚,流露出对民族文化感情的肯定和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