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华乐团
南洋艺术学院是新加坡唯一一所接受政府资助并具有华乐系的艺术学院,2012年黄晨达为华乐系首任系主任。南艺华乐系现有来自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40多位全职专业学生,隶属华乐系的南艺华乐团也是学院最活跃的表演团体之一。南艺华乐系秉持与行业接轨的教学方针,并发展具有新加坡多元文化融汇下的独特华乐特色。除了独奏方面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在重奏、乐队以及教学等各方面的才能,力求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质素的新加坡新一代华乐接班人。华乐系学生已在历届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中表现杰出,成绩优异。并在香港,俄罗斯,美国等极具声望的比赛中屡获佳绩。
南艺华乐团除了参与学院的演出活动以外,更积极与许多本地社会演出以及慈善义演,也在各种大型活动,典礼仪式以及节日庆典活动中献艺。南艺华乐团曾出访中国,马来西亚,英国,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地表演,广受好评。黄晨达主任带领南艺华乐团与中国各大音乐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浙江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台南艺术大学等众多高等艺术院校进行互访和联合演出,获得了各院师生的高度肯定。
林曜, 指挥
林曜是新加坡最具声望的指挥家之一,拥有卓越且深远的音乐事业。他与新加坡交响乐团自创团以来保持密切合作,并在合唱、歌剧、芭蕾及当代音乐领域的成就无出其右。
他曾荣获新加坡最高艺术荣誉——文化奖,并于2011年获得新加坡作曲家与作词人协会(COMPASS)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22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他“皇家音乐学院院士”(FRCM)荣衔,以表彰他在音乐领域的杰出贡献。
林曜经常与世界知名艺术家合作,曾与苏美·赵(Sumi Jo)、贾科莫·阿拉加尔(Giacomo Aragall)、马克-安德烈·哈默林(Marc-André Hamelin)、史蒂文·奥斯本(Steven Osborne)、德米特里·马克廷(Dmitri Makhtin)、戈登·亨特(Gordon Hunt)、莎朗·伊斯宾(Sharon Isbin)、伊莎贝尔·莫雷蒂(Isabelle Moretti)、西蒙·普雷斯顿(Simon Preston)、Anonymous Four 以及奥玛拉·波图翁多(Omara Portuondo)等合作演出。
作为一位热衷于歌剧与芭蕾指挥的艺术家,林曜曾为新加坡抒情歌剧院、新加坡舞蹈剧场等机构指挥超过20部歌剧与芭蕾作品。
他创立的爱乐乐团与爱乐室内合唱团,现已发展为新加坡乐坛的重要表演团体,以高水准的演出及富有原创性的节目策划著称。
林曜长期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成就斐然。他曾在新加坡首演詹姆斯·麦克米兰、谭盾、约翰·亚当斯及约翰·科里利亚诺等作曲家的作品,并成为唯一一位首演所有主要新加坡作曲家作品的指挥家,最具代表性的为已故作曲家梁荣平创作的新加坡首部原创歌剧《玫瑰花》。
目前,林曜担任南洋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总监,致力于年轻音乐人才的培育与发展。
黄晨达,二胡
黄晨达出生于音乐世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本科,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是中央音乐学院唯一考取的由附中至本科海外地区全奖学金学生。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曾任新加坡华乐团高胡副首席逾十年。现任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主任。
黄晨达七岁开始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登台演出,并常受邀在电台、电视台表演。八岁与香港管弦乐团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的《白金巨星音乐盛会》筹款演出中,被传媒誉为神童。香港名人黄沾更以 “未来大师” 为题,在《明报》专栏中,评论黄晨达 “气定神闲”, “光芒四射”。九岁获香港校际音乐比赛二胡公开组冠军,是至今历年来此项目年纪最小之夺标者。学生时代亦多次在大陆和台湾主辨之国际二胡大赛中屡获名次。
黄晨达在新加坡华乐团任职期间,经常担任独奏,形式与内容多样化,从传统曲目到现代协奏曲,从流行音乐到爵士乐,以及多首委约作品如“天缘”、“暮然回首”等。展现了黄晨达在独奏、重奏以及各种音乐形式上的卓越才能。黄晨达亦受邀在世界各大国际艺术节中表演,并与世界各大中乐团及管弦乐团协奏演出,活跃于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
2012年黄晨达接任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主任,把乐团的工作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南艺。近年来,南艺华乐系学生在新加坡华乐比赛以及各大极具声望的国际比赛中表现杰出,屡获佳绩。在晨达的带领下,南艺华乐学生与中国各大顶级音乐院校进行交流和联合演出,获得了各院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黄晨达已录制两张个人独奏专辑,由台湾福茂唱片社出版。
俞嘉,琵琶
俞嘉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及大学获本科学位。后获得中国音乐学院琵琶、阮双硕士学位。是目前较少具有双专业硕士学位的演奏家之一。 1997 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琵琶声部首席至今。
俞嘉在新加坡华乐团期间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 ,先后演奏了琵琶协奏曲《满江
红》、《瑟》、《怒》、《古道随想》、《草原小姐妹》、《花木兰》、《春秋》、
《倾杯乐与胡璇歌》等作品。由俞嘉首演的委约作品有,琵琶二胡协奏曲《天缘》和琵琶协奏曲《飞天》。
2015年,新加坡华乐团举办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由俞嘉首演的琵琶协奏曲《狮舞弄清韵》获
得此次比赛的最高奖项,创作奖第一奖和观众票选第一名双料冠军。此曲成为新加坡华乐团优秀原创作品之一,多次随团出访演出。
俞嘉也活跃于国际舞台,先后出访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捷克、俄罗斯、丹麦、墨西哥、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2023年新加坡华乐团出访中国上海参加艺术节演,俞嘉演出琵琶协奏曲《文武双全》,2024年新加坡华乐团出访中国苏州、天津、北京,在苏州大剧院以及北京中国大剧院俞嘉演出琵琶协奏曲《天梯》广受好评。
俞嘉也是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琵琶、阮导师。
詹永明,笛子
詹永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加坡华乐学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等。
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頻頻獲獎,並赴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及講學,足跡遍及亞、非、歐、美各國,被人們譽為「神奇的魔笛」,更被《華盛頓郵報》稱為「當今傑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為首位大陸傑出人士民樂演奏家赴宝岛台灣学术交流,為推動兩岸的笛子藝術演奏與教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献,近二十年来他为海内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竹笛学生并创作与编著大量笛子作品与教材。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当代名人录》。
瞿建青,扬琴
新加坡华乐团扬琴首席,新加坡华乐协会理事,世界扬琴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出生于中国上海,9岁时在扬琴教育家王友德的启蒙培养下开始学习扬琴,13岁时便以出众的音乐天赋被上海民族乐团破格录取,曾担任该团独奏演员兼首席扬琴。多年来,也进一步师承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著名扬琴演奏家庞波儿,张晓峰等。曾获 1980年上海“文艺新秀”称号、1981年上海“新长征突击手”(即优秀青年) 称号、1982年中国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表演奖、1991年第14届上海之春优秀表演奖等。1993年举办了《东方乐韵—瞿建青扬琴独奏音乐会》。
她的演奏足迹遍及欧、亚、美,先后出访了美国、法国、波兰、英国、希腊、瑞士、匈牙利、南斯拉夫、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她也积极参加于国际扬琴届的盛会,1997年(白俄罗斯);1999年(摩尔多瓦);2003年(瑞士);2005年(中国北京);2011年(匈牙利);2019年(中国合肥)六度代表新加坡出席了第四、五、七、八、十一、十五届世界扬琴大会,并呈献了独奏专场音乐会。2006年受邀赴波兰参加了“第十届波兰室内乐艺术节”,呈现了专场独奏音乐会并与弗罗茨瓦夫室内乐团合作,演奏了扬琴与室内乐《凤点头》。国内外报章曾这样评论她的演奏“激荡处如狂涛汹涌,含蓄时似涓涓清泉”、“具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瞿建青首演了近代多首较有影响的扬琴作品,如徐昌俊的《凤点头》、瞿春泉改编《黄河》、《韵・趣》、潘耀田的《帝女花狂想曲》、《望江南》、爵士乐作品《土耳其蓝色回旋曲》等。她亦录制了四张个人艺术专集。
自1994年移居新加坡以来,她也精心致力于教学,目前任教于南洋艺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等。她的学生曾多次获得新加坡全国华乐独奏比赛初、中、公开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