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GAPORE CHINESE MUSIC FESTIVAL
13.08 - 28.09.2025
新加坡华乐节

17.8.2025 (Sun), 5pm
SCO Concert Hall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扎根。奋进。坚韧。
2025年,不仅是开始《榕琴缘》音乐会系列的第十周年,也是郑凯文先生担任乐团指挥的第十周年。从最初的平凡起点出发,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挑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扎根。
自1983年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持着弘扬华乐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初心,致力于将优秀的华乐作品呈现给大众。在新加坡福州会馆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亦不断提升团员的音乐造诣。此次演出中,由謝惠如创作的作品《庄稼》(新加坡首演),正体现了我们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勇于与时代接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出新的艺术表达。
奋进。在郑凯文指挥的带领下,乐团不断突破自我,在本地华乐界屡创新高。过去十年间,我们首演了多部作品,其中包括新加坡首演与世界首演的佳作。此外,我们也积极培养年轻演奏人才,为新星们提供与乐团协奏的机会,其中不乏在新加坡华乐比赛中屡获殊荣的优秀演奏者。在本场音乐会中,林俊傑、祝忠宏与吕东宸三位协奏家将分别演绎三首精彩协奏曲:張佳韻的笛子协奏曲《晨夕》、赵季平的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及周东朝的唢呐协奏曲《遥远的呼唤》(新加坡首演),展现他们非凡的技艺与音乐魅力。
坚韧。
历经⻛雨,我们始终坚定前行。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前辈们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姜莹创作的作品《艰难与辉煌》(新加坡首演)正是对我们十年征程的礼赞,记述了曾经的艰辛,也讴歌了今日的荣耀。这首融合现代交响⻛格的作品,象征着我们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华乐不断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执着信念。值此十周年之际,诚邀您与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旅程 —— 扎根传统,奋力向前,坚韧不移。


郑凯文
指挥

祝忠宏
大提琴

林俊傑.
笛子

吕东宸
唢呐
合奏
新加坡首演
《庄稼》
謝惠如 作曲
笛子协奏曲
《晨夕》
劉貞伶作曲
独奏:林俊傑
大提琴协奏曲
《庄周梦》
赵季平 作曲
独奏:祝忠宏
- 中场休息 -
唢呐协奏曲
新加坡首演
《遥远的呼唤》
周东朝 作曲、谢鹏 配器
独奏:吕东宸
合奏 (新加坡首演)
新加坡首演
《艰难与辉煌》
姜莹 作曲
高胡 Gaohu
石佩芸 Shi Peiyun*
詹佳螢 Chiam Jia Ying Claris
苏金福 Desmond Soo Kim Hock
陳思彤 Tan Si Tong
谭雪儿 Tham Xue'er
二胡 I Erhu I
曾庆生 Chan Keng Sing
李运华 Danny Onsiong
黄淑仪 Hanna Wong
莫壮薇 Joby Boh
李洁音 Lee Jie Yin
李国峰 Lee Kok Foong
罗巧如 Low Ciao Lu
陈雅蕙 Tan Ya Hui Eugenia
尹智恩 Wan Chee Yan Charlene
王钰婷 Wang Yuting
二胡 II Erhu II
陈芝婷 Chan Chi Theng
莊芷怡 Chong Tze Yi, Cherie
蔡婧雯 Chua Jing Wen Rachel
李思平 Lee Si Ping
廖丽晶 Liao Li Jing
林辰霏 Lin Chenfei
邵文馨 Siew Wen Xin
郑金珠 Tay Kim Choo
翁绍铨 Kenny Woong Soo Chuan
黄鼎杰 Sherwin Wong Din Keat
杨珮祯 Yeo Pei Zhen
中胡 Zhonghu
白天亮 Bai Tianliang
李施潔 Pearlyn Lee Sze Jie
李欣 Li Xin
罗健毅 Loh Khin Yee Sammy
梁文恺 Neo Wen Kai
大提琴 Cello
施純炳 Chua Andre Nicholas Chong
吴俊文 Goh Jun Wen Bryan Tyler
何恩萱 Ho En Xuan Jaelin
沈勇志 Jordon Sim Yong Zhi
洪诗敏 Laverne Ang
刘轩恺 Lau Xuan Kai
黄凯艺 Ng Kai Ee Emmanuelle
颜世湧 Thomas Gan
祝忠宏 Zhu ZhongHong Andy
低音提琴 Double Bass
傅玮麒 Fu Weiqi
黃兆弘 Huang Chao Hung
李彦琳 Lee Yan Lin
许劭龙 Koh Shao Long
扬琴 Yangqin
胡巧楠 Joanna Hu Qiaonan
许俐欣 Koh Li Xin
吴盈慧 Ng Ying Wei
王炜达 Ong Wei Da
琵琶 Pipa
钟舒贤 Chen Shu Xian June
何伟群 Ho Wooi Kyun
陈彦君 Ice Tan
Muhammad Faiz
柳琴 Liuqin
陈祉璇 Tan Zhi Xuan
王亦辰 Wang Yichen
中阮 Zhongruan
欧特境 Ang De Jin
郑凯心 Casie Zheng
邹婧琪 Selina Chew
高文瀚 Gao Wen Han
鄭芝庭 Nenabell Cheng Tzu-Ting
吴静恩 Tiffany Goh Jing En
刘建聞 Tristan Low
应沁宜 Ying Qinyi
大阮 Daruan
曾靖文 Chan Jing Wen Kenny^
林照铭 Lim Chew Meng
劉蕙萱 Liu Hui Xuan
梁俊祥 Neo Joon Shiang Xander
竖琴 Harp
符式荣 Nigel Foo Shi Rong
梆笛 Bangdi
黄炜轩 Ng Wei Xuan^
王意惠 Heng Yi Hwee
仝彤 Tong Tong
曲笛 Qudi
Nastassja Santos
林琛浩 Lin Chenhao Lyndon
陈子靖 Tan Zi Jing Darrell
新笛 Xindi
徐志鹏 Edmund See Seow Pang
林俊傑 Lim Jun Jie Dexton
高音笙 Gaoyin Sheng
陈芊璇 Chan Chin Shuan
李德杰 Lee De Jie
王韫凯 Ong Yun Kai
王奕鸿 Ong Yi Horng
中音笙 Zhongyin Sheng
沈楚伶 Sim Jo Lynn
吴俊鹏 Maximus Ng
低音笙 Diyin Sheng
林坤仕 Cleon Lim
高音唢呐 Gaoyin Suona
姚星 Yao Xing^
吕东宸 Loo Tong Cheng, Leonard
陈育扬 Tan York Yang
中音唢呐 Zhongyin Suona
钉丸辰禧 Dingwan Chenxi
李康铨 Lee Kang Quan
次中音唢呐 Cizhongyin Suona
许良伟 Koh Liang Wei
陈扬勋 Deshaun Tan YangXun
低音唢呐 Diyin Suona
周子愉 Chew Zi Yu Xavier
康宇杰 Jayden Khung Ee Jae
打击乐 Percussion
林启雯 Alicia Lim Qi Wen
杨欣恩 Arissa Yeo Xin En
林俊耀 Lim Jun Yao
林铭耀 Lim Ming Yao
王簪簪 Ong Zan Zan
潘鼎翔 Ralph Phua Theng Siang
苏冠华 Soo Guan Hua, Matthaeus
*Concertmaster
^Instructor
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
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成立于1983年,现有70多名团员,团员大多数是在籍学生、在职青年及专业人士。乐团于2014年重组,目前有郑凯文先生担任指挥兼弦乐指导,姚星,黄炜轩、曾靖文及王美蓉分别担任吹管、弹拨及打击乐指导。乐团于1986年在新加坡大会堂举办第一场公开演出《琴韵乐扬 86》之后每年都呈献一场音乐会。除此之外,乐团也参与多项由会馆主办的联欢会演出和宗乡总会主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1993年,乐团特别邀请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黄晓飞教授,为庆祝乐团成立十周年而举办的《腾飞》音乐会担任客卿指挥。1994年,乐团在知名指挥家瞿春泉先生的带领下,远赴槟城举行音乐会,深获好评。瞿春泉先生在之后连续为1995、1996及1998年的《琴韵乐扬》音乐会担任指挥。1995 年的《琴韵乐扬》所呈献的曾加庆作品音乐会,乐团还邀请了作曲家亲临指点。
2008年,在杨秀茂先生的带领下,乐队远赴中国北京与当地乐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交流,不仅让乐队增广见闻,也让他们成长了许多。除了各项大小演出外,乐团也曾派小乐队参加全国音乐比赛,并曾获得公开小组第三名。此外,一些团员也在各组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自从2015年,华乐团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剧场、新加坡大会堂及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名为 《榕琴缘》音乐会、每场音乐会都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华乐团將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致力于推广华族音乐与文化,并在提高团员的演奏水平及欣赏能力方面继续努力
郑凯文,指挥
郑凯文于中学时期加入文殊中学华乐团时,便开始与二胡结下不解之缘。郑君启蒙于本地已故演奏家李濠君先生,曾于1997年与1998年担任文殊中学华乐团主席及乐团首席,并带领乐队参加新加坡青年节中央评审更荣获金牌。
郑君本着对二胡演奏与华乐艺术无止境的追求信念,毅然决定报读南洋艺术学院,主修二胡,让琴艺能够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在校期间,师从两位著名二胡演奏家李宝顺先生及梁永顺先生,为自己的二胡演奏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2011年,郑君成功考取南洋艺术学院的二胡演奏文凭。
郑君自1999年开始参加静山民众俱乐部属下的静山华乐团,并多次在音乐会上担任二胡领奏及独奏。2002年及2004年,郑君随静山华乐团参与两年一度的全国华乐比赛,并在小组公开赛荣获冠军及亚军。郑君也积极参与多项新加坡华乐界大型演出,如2012年新加坡华乐马拉松音乐会等。2012年7月,郑君在静山华乐团《壹縷琴絲》的音乐会上呈现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在2014年,郑君成为新加坡福洲会馆华乐团指挥后举办多场《榕琴缘》系列的音乐会,场场音乐会都坐无虚席,反响热烈,演出赢得各界的好评。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成员也从一开始的8名成员成到至今的70名成员,也培养了许多学生。
郑君为了提高本身指挥与音乐的修养,目前向蓝营轩先生学习指挥。近年来活跃于本地华乐界,热心于栽培新苗及积极推广本土华乐的他,更是本地多间学府的指挥与二胡指导。
林俊傑,笛子
俊傑从11岁起开始学习笛子。小学期间,他先代表文园小学华乐团参加了新加坡青年节中央评审 (SYF),并荣获银牌。小学毕业后,俊傑继续追随对华乐的热爱,加入了辅华中学华乐团,并在团中担任副主席及学生指挥。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 (NUS - CFA) 考到了笛子七级优异证书后,俊傑在2009年代表辅华中学华乐团参加了教育部全国华乐营 (MOE - CCAB),并再次于2009年SYF中参赛,为辅华中学华乐团获得了金牌。
2004年,俊傑加入了油池民众俱乐部华乐团,积极参与多项社区演出活动,曾在总统府,托福园,及 “春到河畔” 中演出。
此外,俊傑也曾以嘉宾身份与新加坡管理学院 (SIM) 吉他合奏团合作演出,借助电吹管探索多元音乐风格,包括摇滚、金属、蓝调、爵士、民谣及电子音乐等。
在多年笛子演奏生涯中,俊傑曾演绎多首经典作品,包括《牧民新歌》、《嘎达梅林》、《黄土情》及《刘三姐随想曲》。
祝忠宏,大提琴
忠宏的音乐之旅始于七岁,师从胡桃佳子老师学习小提琴。在小学华乐团接触大提琴后,他对音乐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十一岁时,他正式开始跟随新加坡华乐团(SCO)的姬辉明老师系统学习大提琴,这段师徒情谊为他奠定了扎实的演奏技巧与艺术修养。
在中正总校就读期间,忠宏继续接受新加坡华乐团大提琴演奏家沈廉傑的指导。他代表学校参加2021及2023年新加坡青年艺术节(SYF)比赛,两度荣获优异证书奖(Distinction)。在姬老师和沈老师的共同栽培下,他的音乐表现力与演奏技巧日臻成熟。
2023年,忠宏参加英国Elizabeth国际音乐比赛,斩获青年艺术家组金奖。同年,他加入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担任大提琴声部演奏员。
吕东宸,唢呐
吕东宸自13岁起在中学华乐团学习唢呐,师从新加坡华乐团唢呐演奏家刘江与巫振加。16岁时,他在刘江老师的个人指导下精进技艺,并成功考入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SNYCO),隔年即获委任为唢呐/管声部首席。
他于2020年首度参加新加坡华乐比赛(SCMC),在唢呐中级组荣获季军。此后持续精进,在2022年高级组获得亚军,并于2024年以出色的演绎唢呐狂想曲《火之舞》荣获冠军,广受好评。
在SNYCO期间,吕东宸曾代表新加坡赴中国、马来西亚巡演,并于2024年获选参与新竹青年国乐团举办的竹堑国乐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青年音乐家同台交流。他也曾受邀参与SNYCO教育系列视频《音乐话匣子:新加坡篇》担任青年大使,推广新加坡多元族群与文化背景的本地音乐。
作为新加坡华乐界备受瞩目的青年唢呐演奏家,吕东宸曾以客卿乐手身份登上新加坡华乐团舞台,并于近期受邀担任NUS Wind Symphony的客席独奏,演出Luis Serrano Alarcón的作品Marco Polo, the Cathay Years。
吕东宸也积极投入本地乐界发展,自从2019年加入新加坡福州会馆华乐团(SFACO),现任为副团长。他现为MOJO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乐团(NUSCO)成员,同时也受邀为多支华乐团体客卿演出。自2023年起,他担任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唢呐导师,并现任Raffles Hall Musical Production 2025/2026的音乐总监。
吕东宸衷心感谢刘江老师多年来的悉心栽培与指导,成就今日的音乐旅程。他亦将今晚的协奏曲演出献给已故挚友程传城,2019年起并肩演奏,其热忱与友情至今仍深深铭刻于心。
《庄稼》謝惠如 作曲
庄稼为闽南语「乡下」谐音「ㄓㄣㄎㄚ」(tsng-kha)。有一个在后龙大庄出生的乡下女孩,小时候总想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离开家乡到城市生活。才明白城市到农村之间的距离,有如童年跑跳的乡野小路般蜿蜒。她藉由音乐写出农村生活的印记,并以此曲献给所有在寻找自己过程落叶归根的人。
庄头里,有鸟儿群飞下的秧苗;
有夏夜田边的晚风吹拂。
田间庙宇是农民与天地的对话,
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更是作田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秘密基地。
他们在夕阳余晖中,
度过美丽与哀愁的日子,
活出属于「庄稼人」的果敢坚毅。
《晨夕》劉貞伶 作曲
晨夕,犹朝夕,指旦与暮,一日自晨曦而始,至暮霭而终,随光阴流转,自然而然。
古人云:「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人们总是叹羡光阴自然流转,而人在其中却时时劳苦奔走着。若然以自然为师,晨夕惜晨,驻足凝望片刻的晨曦与暮霭,我们是否能停下劳顿的脚步,感到安然自在?
本曲为笛而作,由宁静的散板开展,弹性的速度、随意增减的音符长度,象征着晨曦微渐,天地自微光中逐渐苏醒;接续是缓慢的柔板,写阳光洒落,微风徐徐,芦苇在风中摇曳,借笛声感万物之悲喜。第三段快板,輕盈中帶有沉思,以樂敘事的風格延續到第四段散板,並運用泛音演奏,添增曲趣。末段再現旋律,由晨至夕,朝霞已成一抹斜陽,曦沉兮,略傷感,然明日兮明日,晨曦又起,周而復始,何處不自在?
《庄周梦》赵季平 作曲
音乐在梦境中驰骋 —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 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作曲家采用大提琴与中乐队的协奏形式演绎中国先秦思想家庄子的哲学观,以求道之神韵。
《遥远的呼唤》周东朝 作曲、谢鹏 配器
乐曲以震撼心灵的呼唤拉开全曲的序幕,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诉说着一颗赤子之心对故土与亲人的拳拳深情。乐曲超越地域音乐风格的局限,用新颖的音乐语言架起一座联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用时代感极强的音调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乐曲以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线条和气质鲜明的情感对比,用两支不同音域的唢呐来交替表现,中音唢呐舒缓如歌好似儿时父母的嘱托,高音唢呐热烈欢快渲染出民间社火的氛围。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将唢呐的乐器特性和中国音乐的线条美感得到充分发挥,饱含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艰难与辉煌》姜莹 作曲
20世纪的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沧桑,是革命先烈在动荡中奋勇前行、追求民族复兴,一路艰难走来。乐曲该作品以叙述性的创作方式展开,主题动机运用了《国际歌》的素材贯穿始终,使音乐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气质。我们缅怀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和信仰铸就了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一部用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理念来创作的作品,体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史诗。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我们以坚定与热忱,走向未来,续写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