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GAPORE CHINESE MUSIC FESTIVAL
13.08 - 28.09.2025
新加坡华乐节
29.8.2025 (Fri), 8pmNAFA
Lee Foundation Theatre南洋艺术学院李氏基金剧场













竹韵生传统,乐声搭文化桥。
欢迎您一同欢庆笛子——这支启发了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音乐家数百年的竹制乐器。本场音乐会聚焦来自这些地区的精彩作品,融合耳熟能详的曲目与令人期待的新加坡首演作品。您将有机会感受笛子如何以温暖且富有表现力的音色,持续滋养并连接多元文化。 新加坡著名笛乐大师詹教授与朱先生,以及甘纳维南博士,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热情与艺术造诣。音乐会的压轴曲目为文化奖章得主沃森先生的《候鸟迁徙》,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作品,描绘鸟儿穿越天空的飞翔,象征着联系、迁徙与生命的庆典。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通过竹笛神奇之音,将我们跨越地域、传统与故事紧密相连的美妙音乐之夜。
竹笛十重奏
《第一十重奏—梦的呼唤》(新加坡首演)
张明艺 (Zhang Ming Yi) 曲
演奏: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
竹笛九重奏
《他的世界沒有名字》(新加坡首演)
何文軒(Ho Man Hin) 曲 (2022)
香港笛研 The Hong Kong Dizi Lab
竹笛六重奏
《浪影逐流》(世界首演)
何文軒 (Ho Man Hin) 曲 (2025)
香港笛研 The Hong Kong Dizi Lab
笛与钢琴
《兰之韵》(新加坡首演)
郭虹希 (Kuo Hung Hsi) 曲 郭虹希、陈亦丰配钢琴伴奏
笛:郭虹希
钢琴:张馨予
三支低音笛重奏
《春逝》(新加坡首演)
詹永明 曲 (Zhan Yong Ming)
竹笛:詹永明、郭虹希、刘之欣
- Interval -
竹笛重奏
《The Migration of Birds》
Eric Watson 作曲
笛子领奏:詹永明教授、朱文昌、Dr Ghanavenothan、Megat Firdaus
指挥:陈庆伦博士
竹笛与乐队
《楚河汉界》(新加坡首演)
冯国俊(Phang Kok Jun) 曲
竹笛:梁睿智
乐队伴奏:印象南洋艺术协会
Impressions Of Nanyang Arts Association
指挥:陈庆伦博士
竹笛与乐队
《香江印象-维港风情》 (新加坡首演)
龚伟健 (Kung Wai Kin) 曲 张法舜 (Zhang Fa Shun) 配乐队伴奏
竹笛:龚伟健
指挥:陈庆伦博士
乐队伴奏:印象南洋艺术协会
Impressions Of Nanyang Arts Association
竹笛、二胡与乐队
《祁连音画-舞沙》(新加坡首演)
卢耀波 (Lu Yao Bo) 曲 孔志轩 (Kong Zhi Xuan) 配乐队伴奏
竹笛:卢耀波
二胡:辛凌艺
指挥:陈庆伦博士
乐队伴奏:印象南洋艺术协会
Impressions Of Nanyang Arts Association
竹笛与乐队
《婺江欢歌》
詹永明 (Zhan Yong Ming) 曲 许树富 (Xu Shu Fu) 张全夫 (Zhang Quan Fu)
竹笛:詹永明与全体竹笛学生
指挥:陈庆伦博士
乐队伴奏:印象南洋艺术协会
Impressions Of Nanyang Arts Association
Soloist
詹永明 Zhan Yongming (soloist)
朱文昌 Choo Boon Chong (soloist)
陈庆伦 Tan Qing Lun (Conductor)
卢耀波 Lu Yaobo (soloist)
龚伟健 Kung Wai Kin (soloist)
郭虹希 Kuo Hung-hsi (soloist)
梁睿智 Neo Rui Zhi (soloist)
Megat Muhammad Firdaus Bin Mohamad(soloist)
Ghanavenothan Retnam(soloist)
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
杨仁杰 Yang Renjie
张明艺 Zhang Mingyi
刘之欣 Liu Zhixin
陈昕怡 Chen Xinyi
赵云笛 Zhao Yundi
郭志晞 Guo Zhixi
胡越瑄 Hu Yuexuan
王涵 Wang Han
林昊 Lin Hao
辛凌艺 Xin Lingyi (erhu)
张馨予 Zhang Xinyu (pianist)
香港笛研
何文津 Ho Man Chun
朱國龍 Chu Kwok Lung
陳浩城 Chan Ho Shing
郭栒曦 Kwok Chun Hei
邱君琳 Yau Kwan Lam
杜雪軒 To Suet Hin
杜峰廉 To Fung Lim
陸浚祺 Luk Tsun Ki
Impressions of Nanyang Arts Association
Gaohu
林祐辰 Lin Yu-chen +
李洁音 Lee Jie Yin
沈信宇 Sim Xin Yu
Erhu
陈宁 Chen Ning
何咏蒨 Veda Ho Yong Qian
陈传升 Tan Chuan Sheng
张睿凌 Teo Rui Ling
庄毅 Zhuang Yi
王明珠 Wang Mingzhu
王恺恩 Heng Kai En
白天亮 Bai Tianliang
Zhong Hu
陈雅蕙 Tan Ya Hui Eugenia
林勇俊 Lim Yong Jun
陈炳瑞 Tan Bing Rui
Liuqin
张玮珊 Chloe Ueda Teo Wei Shan*
林宇哲 Lim Yu Zhe
Zhongruan
曹政宇 Chow Zheng Yu Isaac
刘喾 Liu Ku
应沁宜 Ying Qinyi
Daruan
黄紫芩 Sarah Wee Zi Kym
Pipa
陈燕 Tan Yan
黄宇慧 Ng Yu Hui
傅鉴秋 Chelsea
Yangqin
许俐欣 Koh Li Xin
浦欣仪 Poo Xinyi
Cello
陸承骏 Jasper Loke Cheng Jun*
刘轩恺 Lau Xuan Kai
刘圣睿 Liu Shengrui
王悦永 Isaiah Ong
Double Bass
柳孙豪 Liew Soon Hao
黄宥豪 Ng You Hao
Bangdi
林昊 Linhao*
陈子靖 Tan Zi Jing, Darrell
Qudi
蒋天乐 Rusell CHionh Thian Lur
王意惠 Heng Yihwee
Xindi
萧峻释 Seow Junshi
Gaosuo
郑嘉毅 Bryan Teh Jia Yi
Zhongsuo
李子萱 Li Zixuan
李康铨 Lee Kang Quan
Disuo
Muhammad Afiq Bin Zaini
Gaoyinsheng
陈奕宪 Chin Yi Xian*
李来仪 Li Laiyi
Zhongyinsheng
叶哲豪 Yap Cher Hao, Kaelen
马珮祯 Beh Pei Zhen
Diyinsheng
徐道威 Chee Tao Wei Ernest
Percussion
张显贤 Teiw Hsien Hean*
陈政豪 Randy Tan Chen Howe
黄琦颖 Ng Qi Ying
邱溪宁 Khoo Sze Ning
陈奕帆 Chen Yifan
+ Concert master
* Section leader
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
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成立于2015年,由詹永明教授及他指导的上音在校学生组成。乐团成员曾多次受邀参演音乐会演出、竹笛讲座和业内专业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成果显著,深受好评。他们擅长演奏不同风格的独奏、重奏作品,并在詹永明教授倡导的“培养‘集演奏、教学、创作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理念支持下,不断创作竹笛新作品。乐团秉承弘扬竹笛文化的宗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培养优秀人才,塑造团队文化与合作精神。
香港笛研
香港笛研源起於2016年,於2024年正式成立,由本地笛子演奏家及愛好者組成,並榮幸邀請朱文昌、楊偉傑、陳子旭、胡潤勤四位笛子名家擔任藝術顧問,提供專業指導。團體致力透過研討、學術研究及演出活動,推動中國竹笛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本團積極探索竹笛重奏的新風格,挑戰傳統界限,嘗試融合不同音樂元素,創作具實驗性與現代感的作品。香港笛研更首創性地將長笛技法「氣鳴哨音」(Whistle Tone)系統性應用於竹笛重奏,拓展音色與表現力。
除表演創作外,笛研亦專注於演奏技巧、教學體系與文獻整理等研究工作,為竹笛藝術建立理論基礎。成立以來曾受邀與AIA嘉年華、宏光國樂團、香港青年音樂協會中樂團、廣州少年宮等團體合作,展現竹笛音樂的多元魅力,廣受觀眾好評。
陈庆伦,指挥
新加坡音乐制作人、创意总监、笛子演奏家。现任回响吹打团艺术总监、印象南洋艺术协会副会长、音乐之家(新加坡)创意总监、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秘书长、新加坡[和]乐队艺术总监,以及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笛子导师。2014年,他荣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师从詹永明教授。随后,他前往中 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位获得笛子博士学位的新加坡乐师,师从张维良教授和赵塔里木教授。
2015年,在新加坡华乐总会和新加坡笛子学会的支持下,他策划并举办了首届《新加坡笛子节》。2017年,为庆祝东盟50周年,他担任首届《东盟-韩国笛子节》总监,推动笛子在东南亚的发展。2018年,在新加坡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他继续推动东盟笛子艺术的发展,组织了《传统笛子节-东盟、中国、韩国、日本》,吸引了来自各国的传统笛子大师参与。
在学习笛子之外,庆伦还向郑朝吉博士、郭勇德先生和顾宝文博士学习指挥。求学期间,他多次参加国内外指挥大师班,其中包括中央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和新加坡华乐总会与香港中乐团等联合举办的指挥大师班。
庆伦经常代表新加坡出访多国进行文化交流,分享新加坡独特的民族融合文化,并希望通过他的音乐吸引更多新加坡人及世界各地的人。
詹永明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
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为首位大陆杰出人士民乐演奏家访问台湾,为推动两岸的笛子艺术演奏与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音」。1988年首批评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移居新加坡并任教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2004年应聘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2013年他的《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重点项目课程与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2015年-2017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民族管乐团队、2018-2020年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民族管乐首席教授。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当代名人录》。
龚伟健,竹笛
中国香港青年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赵松庭笛子艺术专业委员会港澳荣耀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学生“音才助飞计划”个人专场音乐会入选人;香港中乐团主办“乐融荣”项目入选人。龚氏的原创作品包括:《香江印象-维港风情》、《铜锣湾随想》等。
龚氏师从著名笛子教育家、演奏家、博士生导师詹永明教授,202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龚氏为第九届(敦煌)中国民族器乐·民族舞蹈艺术周竹笛职业组金奖、“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竹笛专业青年A组金奖、中国无锡第四届国际笛箫节暨“听雨杯”海内外笛箫邀请赛笛子专业青年组金奖、2018西湖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器乐比赛高等院校组专业组笛子金奖得主。在读博士和硕士期间,连续多年获取上海市政府港澳台优秀学生奖学金。
龚氏经常亮相大型音乐艺术节,与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当代音乐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新年音乐会等,受到广泛好评。在学期间随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和上音“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展演,并获学校推荐委派与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进行教学交流,其足迹遍布多地。 龚氏分别于中国香港、上海、昆山成功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包括2022年香港中乐团主办 “乐融荣”-“香江笛情-龚伟健笛子独奏音乐会”。
龚氏经常受邀到各地与当地及国际艺术家合作。2023年受邀录制“湾区升明月”2023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演出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无线电视、香港电台以及十多个电视频道和媒体平台广泛播出。龚氏亦受香港政府教育局及香港作曲家联会的邀请,担任笛子及洞箫演奏家演绎新作品现场音乐会决赛的演出。
近年于中国香港与国际知名大提琴家李垂谊首演中西乐新作品《四时》、《明天》, 参演“赛马会乐·忆古迹”系列音乐会;获邀于台北首演独奏竹笛奏鸣曲《海风·竹梦》;曾于上海策划及参与“上海音乐学院族管乐周”系列活动讲座及演出。
卢耀波
当代青年笛箫演奏家,音乐创作人,国家二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在读博士,陕西省京剧院项目创研部部长,首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2019、2024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陕西省文旅厅专家库成员,陕西音协笛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民族乐团驻团作曲,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风华长安”艺术总监,国家文旅部“百年百项”创作计划、国家艺术基金、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詹永明教授,曾受教于著名竹笛演奏家、长安笛韵代表人物马迪、张延武先生及甘肃省歌舞剧院著名竹笛演奏家刘怀琪先生。原创作品《祁连音画》、《塬上诉》、《锦瑟》、《云韶》等由CCTV音乐频道展播并被多家知名出版社及唱片公司收录发行,其中《舞沙》被列为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规定曲目。曾获香港国际竹笛邀请赛金奖,第二届国韵杯“民乐之星”,第三届、第四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新作品展评活动金奖,陕西省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第一名等多项荣誉。曾多次与央视合作出演《风华国乐》、《江山如画》、《端午正风华》等栏目,原创《祁连音画》系列音乐会已在各地成功上演二十余场,2022年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原创作品音乐会并发布了《长安笛韵梦江南—卢耀波笛子独奏音乐会》及《祁连音画—卢耀波原创作品音乐会LIVE》专辑,2020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祁连音画-卢耀波笛箫作品集》。
朱文昌
朱氏生於新加坡,1968年開始研習音樂,1969年加入新加坡青年華樂團,1976 年擔任新加坡人們協會華樂團樂師,曾隨團至香港參加第一屆亞洲藝術節。自1979 年受聘於香港中樂團後,朱氏曾隨團至美國、澳洲、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 中國大陸、澳門、臺灣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他亦經常應邀以客席獨奏家身份 為其他樂團演奏,包括臺北市國樂團、宏光國樂團、新加坡全國職總工會國樂團、 新加坡青年華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
朱氏尤擅長演奏梆笛,高音吹奏輕鬆自如,指法及吐音靈活嫻熟,氣息恰到好
處,曾為多間電視臺、廣告、電影及唱片公司等錄音。
1995 為雨果唱片錄製《春山採茶》笛子專輯
1997 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施詠康交響詩《黃鶴的故事》, 並改編維瓦第(A. Vivadi)《四季》為中樂版
2003 獲哥倫比亞電影製作公司邀請,遠赴印度參與電影《天地英雄》的配樂工作
2005 獲邀赴上海參與「玉笛飛聲-海內外名家名曲笛子專場音樂會」演出
2006 應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邀請參與「陸春齡藝術生涯80週年音樂會」演出
2008 擔任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全國華樂比賽決賽評委
2011 年應臺灣琴園國樂團邀請與孫永志合作舉辦「春山採茶遐方怨」音樂會
2011 及2012年度獲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邀請出任「社區文化大使」, 於香港舉行笛簫工作坊、講座及巡迴演出。
郭虹希,竹笛
中国台湾青年笛箫演奏家,2023年成为詹永明教授首位台湾博士生(上海音乐学院),2017-2019曾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梆笛演奏员;曾多次与海峡两岸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学生时期获台湾音乐比赛金奖(台湾音乐比赛最高奖项);2018-2024获松庭龙吟全国邀请赛、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大同云岗杯等大型比赛金奖。竹笛原创作品代表为《申城印象》(2024作曲敦煌杯金奖)、《九尾降世-缘起》、《兰之韵》、《南岛屿印象》,2024皆在两岸首演亮相。
刘之欣,竹笛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在讀),青鸟计划Pro成员,国乐研究会成员。启蒙于周海林老师,曾跟随青年竹笛演奏家杨梦璐老师学习竹笛,2016年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詹永明教授至今。于201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2020年考入第二专业排箫,师从林文增教授学习;202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曾多次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舞团等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两次专场音乐会,并担任音乐会的总导演、总策划。曾获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未来之星”的称号;第三、第四届大同“云冈杯”竹笛青年A组金奖、排箫A组金奖;“松庭龙吟”竹笛青年职业A组金奖;第三届“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竹笛专业组金奖;新加坡“莱佛士文化艺术节”华乐专业组金奖(Summa Cum Laude);首届“金诺杯”排箫全国邀请赛银奖等。
梁睿智
梁睿智是一位充满热忱与专注的笛子演奏者,现为新加坡吹打乐团 Reverberance 成员。他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师从陈庆伦博士与詹永明教授,并曾获颁 NAFA–SOTA 奖学金,展现出卓越的艺术造诣与对音乐创作的坚定承诺。
他曾荣获多个奖项,包括 2020 年新加坡华乐比赛笛子青年组第一名,并多次在 Reverberance 及新加坡笛子协会的重点演出中担任演出者。
梁睿智自小学起学习笛子,2018 年成为首位被新加坡艺术学院(SOTA)国际文凭音乐课程录取的笛子主修学生。其后,他曾随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赴海外演出,并于 2021 年在 Raveharp 室内乐比赛中获奖。 他也曾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并参与新加坡华乐团与 NAFA 合办的年度 SCO x NAFA 音乐会。
2023 年,他在回响的《Thunderous Heaven》音乐会中担任独奏。2024 年自 NAFA 毕业后,他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暑期课程,并于同年荣获中国大同笛子比赛金奖。梁睿智的音乐兴趣涵盖中国传统音乐、爵士与当代融合风格,作为演奏者与合作伙伴,他不断精进技艺,积极投身于更广阔的音乐社群中,持续为华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辛凌艺,二胡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二胡琴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张彬,张怀德,张翼文,其演奏技术全面,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张馨予,鋼琴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合作艺术专业,师从钢琴教育家夏小燕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于2018获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师从俄罗斯著名钢琴家 lrina Morozova学习钢琴表演,于2014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师从张玎苑教授,并得到钢琴教育家周铭孙教授指点。期间随 Thomas Kreuzberger 教授参加大师课获得好评,得到 Doris Adam 教授指导并参加汇报音乐会。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等国内外大学交流并参演音乐会及主题演讲。
多次参加钢琴合作艺术家Hartmut Höll教授大师课,并作为艺术指导参与多场声乐、器乐合作音乐会及音乐节,担任2024年第六届白玉兰国际音乐节组委会艺术指导。曾获2024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钢琴组二等奖;2022年上海公开赛钢琴合作组一等奖;2021年第九届“卡丹萨”杯全国钢琴作品比赛钢琴合作组金奖、外国乐曲组银奖;2016年“肖邦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舒曼组一等奖、德彪西组一等奖。
Megat Muhammad Firdaus
Megat Muhammad Firdaus, BA(Hons) (B.85), also known as Megat, is a multi-instrumentalist, producer, and music director from Singapore. Adept in a diverse range of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Megat is known for his performance on the accordion. Since his music career started off almost two decades ago, he has travelled and acquired knowledge from around the Malay Archipelago and conducted and performed with various groups in Asia.
Dr Ghanavenothan Retnam
Flautist. Music Composer & Music Director of Bhaskar’s Arts Academy Singapore.
Dr. Ghanavenothan Retnam, with his unflinching devotion to Indian classical music, has carved a niche in the arts scene in Singapore. The son of Sri R. Retnam, a pioneer musician in Singapore, he received his tutelage under Pandit M. Ramalingam, who nurtured his passion for playing the flute. As a soloist and accompanist to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tists, he has numerous performances to his credit, not only in Singapore but also in various countries. He is certainly one of the most sought-after musicians for music and dance performances.
This prolific and high-caliber flautist has conducted fifteen flute arangetrams, the first of their kind in Singapore. His senior students and non-Indian students have won the coveted 1st, 2nd and 3rd prizes in the Open Category at the National Indian Music Competitions. He successfully staged the world premiere of Ghana Sangam at the Singapore Arts Festival in 2006. His stirring and emotive performances led him to record for a Walt Disney feature film.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arts, Dr. Ghanavenothan Retnam made history by being the first Singaporean Indian musician to be awarded the prestigious Singapore’s “Cultural Medallion Award” as well as the “Young Artist Award” for music. He has also been conferred with the titles:
~ “Sangitha Kala Nipuna”
~ “Singai Venugana Visharada”
~ "Mohana Murali"
~ “Singai Gokula Kannan”
~ “Kuzhalosai Venthan.”
He was also awarded a “Lifetime Achievement and Humanitarian Medallion” by the World Peace and Harmony Organization, New York, USA.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teaching, and serving as the music director at Bhaskar’s Arts Academy, he also composes music for orchestras and dance ballets, which have been critically acclaimed in arts festivals both locally and abroad. His music, based on classical, devotional, and East-West fus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recorded.
An inspirational role model for younger generation artists, he also serves on various programming panels at the National Arts Council,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mentorship schemes, and fellowships at multiple arts organizations globally. For his commend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music, he has received the reputed title of “Sangitha Kala Bhushana” and was awarded a Doctorat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amil University, USA.
竹笛十重奏《第一十重奏—梦的呼唤》(新加坡首演) 张明艺 曲
《第一十重奏——梦的呼唤》是为竹笛室内乐团而作、为缅怀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前辈而作。乐曲采用了江南音乐元素并贯穿始终,歌颂了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前辈们的伟大成就、表达了作曲者对前辈们的无限缅怀!此曲共分为十个声部,十个声部均有对主题的变奏隐藏在其中;在调性转换与声部叠加中十个声部逐渐融合,最后突出乐曲的精神内核——缅怀与传承!缅怀民乐先辈、传承国乐精神!
竹笛九重奏 《他的世界沒有名字》(新加坡首演) 何文軒曲(2022)
他靜靜地體驗著生命,
在人海中浮動,
身份中的變異和遷移,意識被捲進了漩渦之中,
潛藏在不動與靜止,
活在海中卻又盼望游出海外,
默哀,或許存在於不存在,
消逝在人群之中。
這首作品為笛子九重奏而寫,然而每一位樂手也可以成為「他」,
在一個沒有名字的世界下如何在群體中自處,在世界裏訴說那不可見與難以言說的人與事。
竹笛六重奏《浪影逐流》(世界首演) 何文軒曲(2025)
《浪影逐流》是一首而香港水上人為題的樂曲,這首樂曲中融合了「嘆歌」的音樂素材,「嘆歌」是香港非物買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一種香港漁民傳承的重要歌謠,常在婚嫁及喪葬儀式中演唱。嘆歌的旋律如同輕聲嘆息,主要由女性演唱,或以男女互答的形式呈現。
隨著1960年代漁業的衰退,許多年輕漁民已遷往都市,嘆歌的傳承面臨挑戰。
這首樂曲恍似在嘆息著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無常,蘊含著對故鄉的眷戀與對身份的尋找,隨著音樂線條和節奏的交錯彷彿水波般的流動,觀眾可以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與無奈,與水上人一同探索那份隱秘的文化回憶。
笛与钢琴《兰之韵》(新加坡首演) 郭虹希曲 郭虹希、陈亦丰配钢琴伴奏
骨笛的悠鸣在峡谷间回荡,由远而近,渐渐引出竹笛的主旋律。
将兰花拟人化,喻示人在追求理想与突破时,当如四君子般清雅淡泊。人生短暂,从萌芽到凋零,恰似艺术工作者在舞台上刹那的绽放。正如戏谚云:“唱戏不如听戏好”,因登台终须下台,花瓣落尽时,既是终点,亦是原点,映照人生各阶段的心境。
世人只见盛放的明艳,却不知那初生的芽儿,曾浸透奋斗的泪泉,遍洒牺牲的血雨。
三支低音笛重奏《春逝》(新加坡首演) 詹永明 曲
乐曲以诗乐相通,采用散文诗体的叙事手法和自由体曲式,表达了我(詹永明)对恩师(赵松庭)的深切思念之情,追忆和缅怀与恩师共同度过的岁月,表现了“鹧鸪西行去,幽兰春常在”的诗意。虽然恩师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道德风范,犹如兰花一样春常在我的心间,激励和鞭策着我为笛子事业拼搏与奋斗。
竹笛与乐队《香江印象-维港风情》 (新加坡首演) 龚伟健 曲 张法舜配乐队伴奏
乐曲描绘了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座落在九龙南、港岛北的深水港,它扮演着引领香港由古时小渔村蜕变为现今国际大都会的重要角色。 维港不仅是本地人的珍爱之宝,更成为众多旅客拍照打卡的热门地标。站在这里,眺望着享誉全球的天际线,每一次的观赏都令人赞叹不已。高楼大厦林立,青山环抱,湛蓝的海港,以及频繁穿梭其中的船只,共同绘就一幅壮丽而美丽的画卷。作曲家深情凝视着这片抚育他成长的美丽海港,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对故乡的眷恋和感恩之情,同时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竹笛、二胡与乐队《祁连音画-舞沙》(新加坡首演) 卢耀波 曲 孔志轩 配乐队伴奏
荒漠浩瀚无垠,黄沙漫天飞旋,时而温柔娴静,时而热情似火,沙舞风鸣,永不停歇!《舞沙》通过动静对比的手法借喻风与沙的关系,描绘出中国西部祁连山脉北方的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壮阔美景,讲述了河西走廊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丝绸古道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竹笛与乐队《婺江欢歌》 詹永明曲 许树富 张全夫 配乐队伴奏
乐曲以浙江婺剧音乐为素材,描绘了婺江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之 情。在演奏技巧上将循环呼吸和连续颤音结合使用,更丰富地表现了泛彩流金的滚滚江水和欢乐人群 的动人场面。
